近体检发现空腹血糖有点高?经常口渴、尿频还容易累?这些可能是糖尿病发出的警告信号。作为困扰4亿多人的慢性病,糖尿病早已不是中老年人的"",越来越多的年轻上班族甚青少年也开始面临血糖问题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"甜蜜的负担"到底该怎么应对。
很多人直到体检才发现血糖异常,其实身体早就给过提示。典型的症状包括:总是口渴想喝水,一晚上得起夜3-4次排尿;明明饭量没减体重却下降;手脚发麻像有蚂蚁爬;视力突然模糊像隔了层毛玻璃;伤口愈合特别慢,个小口子半个月都好不了。如果出现这些情况,建议尽快测个空腹血糖。
确诊不能光靠症状,需要医学检查。基本的空腹血糖检测要求前一晚8点后禁食,正常值应在3.9-6.1mmol/L。如果超过7.0就要警惕,医生可能会建议加做糖化血红蛋白检测(反映近3个月血糖水平)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。现在很多社区医院都有空腹血糖筛查,35岁以上人群每年查一次很有必要。
这里要分清三种情况:空腹血糖在6.1-7.0之间叫"空腹血糖受损",餐后2小时血糖7.8-11.1是"糖耐量异常",这两种都属于糖尿病前期。如果空腹≥7.0或餐后≥11.1才会确诊糖尿病。值得庆幸的是,前期状态通过饮食运动干预,有几率可以逆转。
饮食控制不是饿肚子,而是要会挑食物。记住三个原则:主食要粗细搭配,用糙米燕麦代替白米饭;蛋白质选鱼虾豆制品,少吃肥肉;蔬菜每天1斤以上,水果选苹果草莓等低糖的。有个实用技巧:把餐具换成小号的,先吃菜再吃饭,细嚼慢咽到20分钟以上,血糖波动会更平稳。
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是控糖标配,但要注意避开这两个雷区:不要空腹运动容易低血糖,餐后1小时再开始;别戴着降糖药剧烈运动。推荐快走、游泳这些温和有氧运动,配合简单的哑铃训练增肌更好。有个糖友分享的经验很实用:每天晚饭后去超市逛30分钟,既消食又运动,坚持三个月血糖降了2个点。
家用血糖仪要定期用校正液校准,采血时记得轮换手指别总扎同一个地方。刚开始建议每天测4次(空腹+三餐后2小时),血糖稳定后可改为每周抽查。记录数据时要同时标注用药、饮食和运动情况,这样复查时医生才能调整治疗方案。现在有些动态血糖仪可以24小时监测,特别适合血糖波动大的患者。
常见的二甲双胍是基础用药,性较高。如果一种药控制不好,医生可能会联合用药。需要打胰岛素也不用抗拒,现在有像钢笔一样的注射器,针头比头发丝还细基本不疼。切记不能自己随意增减药量,有位患者自行停用降糖药改吃保健品,结果引发酮症酸中毒送急诊,这个教训一定要记取。
要定期查眼底和尿微量白蛋白;第二每年做次糖尿病足筛查;第三关注血脂血压;第四接种流感疫苗;第五保持规律作息。其实控制血糖就像开车,饮食运动是油门和刹车,监测是仪表盘,药物是带,只有各方面配合才能行驶。只要科学管理,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