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到换季时节,女士的手背就会冒出成片的小疹子,痒得整夜睡不着。像她这样的湿疹患者不在少数——据统计,我国约有10%的成年人正遭受不同程度的湿疹困扰。这种看似普通的皮肤病,实际是皮肤屏障受损后的炎症反应,今天就让我们用直白的语言,说清楚湿疹的应对之道。
很多人误以为湿疹是皮肤太湿导致,事实恰恰相反。当皮肤角质层像破损的城墙一样失去保护功能,内部水分会快速蒸发,外界刺激物长驱直入,这才出现干燥、脱屑、红斑等症状。临床上常见三种类型:婴幼儿脸上的渗出型湿疹,成年人手脚部位的干燥型湿疹,以及关节屈侧反复发作的慢性湿疹。
近接诊的李先生,每天用高温水烫洗患处止痒,结果症状越来越重。其实湿疹护理要记住"三不要":不要用过热的水洗澡(保持32-37℃),不要用香皂等碱性清洁产品(选用pH5.5弱酸性沐浴露),不要使劲搓挠(可用拍打代替抓挠)。办公室白领还需注意,长期接触键盘、鼠标等物品后,要及时清洁双手。
皮肤科诊室常备着凡士林样品不是没有道理的。实验数据显示,湿疹患者每天需要涂抹少200g保湿霜,相当于整管产品的用量。建议在洗澡后3分钟内,趁皮肤还带着水汽时,立即涂抹含神经酰胺、尿素或甘油成分的乳霜。特别提醒家长,儿童湿疹护理需要选择无香精、无色素的配方。
当皮肤出现明显红肿、渗出液体时,单纯保湿已经不够。短期使用弱效激素药膏(如氢化可的松)是的,面部连续使用不超过1周,躯干部位不超过2周。合并感染时需要搭配抗生素软膏。近年新出的非激素类药膏(如克立硼罗)也值得尝试,虽然起效稍慢但适合长期维护。
网传的各类"湿疹忌口清单"大多没有科学依据。除非通过正规医院过敏原检测确认特定食物过敏,否则不需要盲目忌口。临床观察发现,过度限制饮食反而可能导致营养不良,加重皮肤问题。比较明确的是,饮酒确实会扩张血管加剧瘙痒,发病期间好避免。
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,现在有紫外线疗法、生物制剂等进阶治疗手段。但任何治疗方案都需要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——保持室温22-24℃、湿度50%-60%,选择纯棉透气的衣物,避免突然的温度变化。记住,湿疹管理是场持久战,建立正确的护理习惯比追求""更实际。
如果您的皮肤问题持续超过2周未见好转,或出现化脓、发热等症状,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。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,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。